“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理清“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实现沙地变良田的生态奇迹。
从空中俯瞰,毛乌素流动的沙丘已被治理,沙地上生长着各种植被。其中,绿色较深的区域,大多呈现为圆形的规则图案。这些刻画在大地上的作品,其实是开垦在毛乌素沙地上的农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图案,是因为这些农田以蓄水池水源为中心,大型喷灌系统像钟表指针,自动旋转灌溉,因此形成排列有序的圆形图案。在圆圈周围,喷灌系统照顾不上的区域,就利用埋在地表的水管,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最大程度节约用水。
毛乌素沙地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种植企业及当地农民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因地制宜,种植马铃薯、玉米、苜蓿等农作物,并轮番种植,对于土地休养生息,恢复肥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以苜蓿为例,作为养殖业的优质饲料,苜蓿每年可以收割四茬,而且种植期在5年左右,一次种植,五年不换,收割后,根系依然在沙土里,既能防风固沙,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目前,以苜蓿等饲草产业为主的下游肉牛、湖羊等养殖业,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下一步,榆阳区还将发展屠宰场、羊肉牛肉深加工厂,从而带动第三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毛乌素沙地从当初的寸草不生到现在的生机盎然,正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探索,榆阳区打通了城乡协调发展、要素高效流动、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全区20多万亩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生机,实施“一户一田”互换并地5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2.0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28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