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乡村振兴

旗下栏目:

【初心照耀扶贫路】我的名字:第一书记

来源:民生在线 作者:高忠平 王丹丹  发布时间:2020-12-21
摘要:近年来,在榆阳区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一群人始终冲锋在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近年来,在榆阳区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一群人始终冲锋在一线,他们把消除贫困作为实实在在的“战斗”,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持之以恒、团结一心,用情、用智、用力,干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新局面,干出高品质生活新气象,彰显了榆阳扶贫铁军本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榆阳区连续5年派驻80支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310名优秀干部深入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助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锻造出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榆阳扶贫铁军。
  三任第一书记 薪火相传助脱贫
 
  “以前家里特别困难,自己患有残疾、妻子患有严重的眼疾,两个儿子都要上大学,欠下了许多外债,一家人就靠种几亩地艰难为生。”脱贫户秦谋刚说,几年前秦谋刚还在为孩子的50元学费犯愁,可如今他家不仅发展羊产业(现有羊仔110余只)、大儿子有了稳定工作(公益性岗位)、二儿子光荣参军、自己也是村里的护林员,去年翻修了房子,家里还有十几万元的存款。
  
 
  这一切,都得益于榆阳区上盐湾镇郭兴庄村的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昔日的郭兴庄村不仅贫字当头,脏乱差现象也尤为突出。从第一任第一书记郑清飞,第二任第一书记刘江,再到现任第一书记米利飞驻村帮扶以来,村里的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教育、医疗健康、饮水住房安全、社会救助、产业就业等扶贫政策,短短几年不仅整村脱贫了,而且还走上了致富路、文明路,同时全村上下不仅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群众们的精神面貌和精气神全都大变样。
 
  有啥事都来找我 我不嫌麻烦
 
  在榆阳区上盐湾镇埝则湾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有一张醒目的便民服务卡,卡片上印着该村第一书记高培生的名字、联系方式等。“这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便民服务卡,2015年8月我第一次到村里时,就把名片发到每一户村民家里,我给大家安顿,有啥事都来找我,我不嫌麻烦。”高培生说。
  高培生是榆阳区农业农机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榆阳区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从主动申请、心怀忐忑进入工作状态,一晃已经五年多了。这些年,高培生始终不忘初心,时时刻刻心系村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就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硬职责。
 
  
 
  高培生刚到埝则湾村时,该村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仍然以牛耕人背为主。五年来,高培生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18年,埝则湾村在榆阳区产权制度改革的大潮中,成立了埝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埝则湾村集体养牛场一个,养殖肉牛50头,为埝则湾村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提升奠定了基础,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活力。
  同时,高培生还带领群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种植大扁杏、核桃等经济林果3000多亩,种植中药材600多亩,种植山地苹果500多亩,种植特色小杂粮2000多亩,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与此同时,争取资金48万元,实施坝地综合治理工程,整理出高标准坝地150亩;示范种植扎蒙花和格桑花,力求村集体经济有新的突破;自费购买包装设备,帮助群众销售小杂粮2万多斤,解决了群众销售难的问题。
  “以前我们家年收入不足2万元,通过高书记这几年的产业帮扶,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养羊又养牛,而且在种植业上也增加了很多收入,今年我们家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脱贫示范户李兴喜说。
  
  村里来了个女书记
 
  “女书记来能干啥?肩不能挑、手不能扛……”2015年,尹琴初到鱼河镇李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们议论纷纷,迫切想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心情仍使尹琴倍感忐忑。她暗下决心:“只要真心实意的帮扶,就一定能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李家沟村村民张良宝家此前因供孩子上学而致贫,在尹琴多次走访动员下,他积极转变观念,破除守旧思想,大胆承包了村上30多亩土地发展种植业。尹琴为他为申请农资补贴,选购优良品种,还经常邀请技术人员,给他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张良宝经常说,“尹书记这么帮助我,我更要加劲干活,不能呆在家里等人家送钱上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起初的几亩地扩大到30多亩,家庭年收入更是从几千元增加到今年的10万多元。张良宝以实际行动向周围群众展示了一个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
  “别看尹书记是个外表柔弱的女同志,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这两年她带着我们发展设施蔬菜、入股湖羊产业,富了不少贫困户。今年我们又硬化了学校、通村道路,新建了便民桥、冷库、公厕等,李家沟村变化这么大,根本少不了她!”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李光财说。
  
  五年坚守 不奔小康誓不休
  
  2015年,苏柯语来到距离城区约五十公里的鱼河峁镇柏盖梁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个软弱涣散、老年人居多的贫困村里,他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民分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奋战在一线。“柏盖梁村不脱贫,我绝不会走!”面对重重困境,他向乡亲们作出了庄严承诺。
 
 
  要想让村民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首先要发展产业。过去村里的种植业主要以传统的玉米、土豆为主,几年来,苏柯语带领柏盖梁村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资源整合,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村已建成日光棚100个、土猪和肉羊养殖区2个、光伏电站1座、面粉加工厂1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块。2018年柏盖梁村高质量退出贫困村序列,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示范村。
  产业发展起来了,苏柯语又开始为农产品的销售找出路。他瞅准了消费扶贫的渠道,线上线下替农民包销小杂粮、土鸡蛋、猪羊肉等优质农产品,仅去年一年就帮助群众销售小米6000多斤,鸡蛋451盘,土豆2100斤,生猪21头。
  对于贫困户们来说,苏柯语是他们致富的领路人,他不仅因户施策,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在每户贫困户身上,更重要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照顾,让大家的心暖起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像尹琴、高培生、苏柯语、米利飞等夜以继日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榆阳区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虽然来自各条战线,却同样守初心担使命,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为榆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