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头条

旗下栏目: 国内 合作单位

保“鳠”野生水生动物 共建绿色通道——黔南州罗甸县探索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民生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13
摘要: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了贵州省铜仁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曾指出过相关问题。一些地方高度重视、扎实整改,保护区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 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了贵州省铜仁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曾指出过相关问题。一些地方高度重视、扎实整改,保护区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
 
  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09年12月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斑鳠,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南方白甲鱼、多耙光唇鱼、大鳞细齿塘鳢等。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负面典型案例曝光了贵州黔南州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屡禁不止问题,黔南州和罗甸县高度重视督察指出问题,精准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实化整改措施,以“不等待、不让步、真整改”的工作作风,聚焦重点、攻坚难点,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见行见效。
 
一、狠抓“当下改”,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修建过鱼设施。编制《罗甸县八吝大坝工程对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评价报告》,依据鱼类游泳能力研究试验结果,投资3698万元建设长约1830米的仿自然生态型鱼道,科学恢复河段生态连通性。
 
 
图1  八吝大坝鱼类洄游通道出口
 
  拆除违规设施。改造董当水坝,拆除沫阳关电站、柏林电站、坝王河电站,完成保护区内捕捞渔船退捕上岸,实现保护区内无违规设施,增加25公里河流生境作为斑鳠栖息地及繁衍场所。
 
 
图2  沫阳关电站拆除前后对比图
 
  实施生态修复。按照规定收缴生态补偿资金,加强保护区管控基础能力建设、鱼类洄游通道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等工作。选派专家团队驻场指导,建成斑鳠仿生态保种场项目,科学探索斑鳠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斑鳠人工繁殖取得突破,为斑鳠保护提供种源支撑。定期实施斑鳠等保护对象的增殖放流,累计放流斑鳠鱼苗11.3万尾、南方白甲鱼15万尾。
 
二、做实“日常管”,推动整改成果巩固提升
 
  强化管护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类资金,用于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保护区界牌6块、界桩300个,设置标识牌188块,安装保护区远程实时视频监控18个,有力提升保护区管理基础能力。
 
图3  保护区远程实时视频监控
 
  强化水域生态监测。每年开展保护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专项监测,实时监测水域生态情况。2023年底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共监测到鱼类37种,可能分布鱼类种类数增加至100种。保护区生态功能基本完整,具备斑鳠生长条件。
 
  强化渔政执法管理。采取“源头打、市场管、联动查”工作模式,提升执法监管质效。源头上,通过专项行动与常态化禁渔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夜间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水域巡航巡查管理。市场上,深入开展清市场、清餐馆、清广告、清渔具店“四清行动”,严把非法捕捞水产品市场准入销售关。联动上,与广西天峨县签订两县渔政共管协议,开展省际联合执法,实现共管水域联合监管。
 
三、突出“长久立”,推动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管理机构。设立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保护区建设、管理、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出台《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罗甸县禁渔工作举报奖励制度》,确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合理开发利用。按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原则,组织编制《罗甸县重点水域保护与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对水域内的相关地段进行合理利用,既达到合法合规的保护效果,又解决后续发展问题,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通过督察整改,斑鳠栖息地质量得到提升,促进了斑鳠种群自我修复和维持。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