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治噪,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凝聚治理合力,提升监管效能,全区声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 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共治机制。依据国家及北京市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规制度要求,组织生态环境、交通、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召开噪声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明确各指定部门在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与任务。制定协同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发挥部门合力。 严格源头管理,控制新增污染。规划部门发挥规划引导用作,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科学选址,优化建设布局,减少噪声污染。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通过“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建立重大项目联动沟通机制,共同研究项目可行性,严格管控新增噪声污染。生态环境部门严把环评审批关,积极落实噪声污染防治要求,2024年审核含噪声类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件。 聚焦突出问题,抓好案件查办。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开展噪声投诉情况数据分析,排查和掌握噪声污染多发地区。2024年,生态环境部门共受理噪声类投诉案件148件,主要为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交通噪声扰民,投诉点位集中在长阳、良乡等建成区内。为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82人(次),检查点位141个(次),对辖区内重点工业企业、信访投诉集中区域等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控措施。城市管理部门牵头开展夜间施工扰民专项执法检查218次,立案55起。交通部门通过指导轨道建设公司更换高等减震扣件等措施,圆满解决北京轨道交通燕房地铁大窦桥路段噪音及震动扰民问题。长阳、城关等镇充分发挥“吹哨”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商机制,开展实地走访,成功解决鼓风机、压缩机等固定设备噪声扰民问题,收到周边居民好评。 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房山生态文联作用,鼓励生态文创者关注宁静城区建设,弘扬安宁文化。同时利用“六五”环境日,深入企业、社区、商户、学校等地开展噪声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共同维护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在中、高考等特殊时点,城管、交通、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制定“静心”中、高考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提前开展考点周边区域噪声污染排查整治,通过设置定点秩序维护岗,部署巡逻力量,开展考点周边噪声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限停、禁鸣等措施;在公园等集中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提示牌,引导市民遵守公园管理规定;限定广场舞等室外娱乐活动音量等系列措施,为全体考生营造安静和谐考试环境。 下一步,房山区将进一步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完善部门协同共治工作机制,做好噪声防治典型案例分享,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和谐安宁环境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