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本带利41万元,一分不能少”,原告气愤地说道。“只还1万”,被告也不甘示弱。 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双方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原来,原被告曾系同部门工作的好朋友,被告向原告借款21万元,约定月利率20‰,中途双方协商优先偿还借款本金,被告偿还20万元借款后,原告诉至法院。 考虑到原被告曾系好朋友,甚至现在还在同部门工作,被告偿还态度也可以,办案法官李泽宏决定调解此案。李法官根据被告的45笔还款明细,逐笔计算后发现原告的主张过高。“法官,你说的我都明白了,连本带利18万元”。通话一小时后,原告有所松口。 “5万元,利息最多弥补4万元,这还是看在法院的面子上……”,虽然有所让步,被告还在气头上。 发现双方的矛盾可能不止在于案件本身,但双方又绝口不提背后的故事,法官联系了原告代理人,告知其通过当事人对代理律师信任的优势,引导原告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化解纠纷。“李法官,经过我多方面的协调沟通,我的当事人现在将诉求降低到本息共计12万元”,代理律师说道。 “我最多7万元”。法官从法律、法理、情理各个角度分析,被告依然态度坚决。 “12万元,我已经让步够多了”,“7万元,我也已经仁尽义至了”。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持。法官一遍遍翻阅卷宗,陷入沉思。“同部门同事”,笔录中原被告的关系再次引起法官的注意,或许可以联系双方的共同领导来解决此事,调解工作有了新的方向。 “可以可以,这两个同事的情况我也比较清楚,他俩的纠纷调解处理也有利于之后的工作开展,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解决此事”。原被告共同领导这样给法官回复。 “法官,我们领导给我们调解好了,8万元一次性处理,麻烦法官提供一下法院案款账户”,被告主动联系法官。后办案法官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按照程序制作调解笔录、出具调解书,办理领款手续,此案终于圆满调解结案。 此案是办案法官第一次尝试律师调解+人民调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律师的职业优势、人民群众的实践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调解新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化纠纷体系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