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团队法官的指导下,经过特邀调解员的调解,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被告当场还清了30万元借款,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 近年来,柯城区法院围绕国家金融战略部署,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着力打造专业化金融审判团队,推行数字化金融审判模式,不断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维护金融企业、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以高质量金融审判维护区域金融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集约办案出实效 “我在银行从业十多年,法院金融审判团队既懂法,又了解我们金融行业的困难,真的很给力。”提起柯城区法院的金融审判团队,金华银行衢州分行风险部经理孙艺感慨不已。 2021年年末,一起普通的信用卡纠纷因持卡人的去世变得复杂,因持卡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仅有父母,但其在信用卡申请表中只登记了母亲的信息,其母亲又因离异多年,拒绝提供持卡人父亲信息,故而银行在起诉时只能将持卡人母亲一人列为被告。 为避免遗漏案件当事人,尽可能保障程序合法规范,提升诉讼效益,在银行自身难以查证当事人准确信息的情况下,柯城区法院金融审判团队承办法官先后多次前往民政、公安、档案部门调查,终于确定持卡人父亲身份信息并最终促成银行与他们达成了调解协议。 “我们在案件审理中,会将此类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及时介入沟通,针对同类问题作出风险提示预警,此举不仅利于法官查明了案件事实,也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柯城区法院金融审判团队负责人徐志英介绍,2021年以来,他们共梳理归纳金融机构法律风险点7个,促成416起纠纷诉前成功化解。 司法建议促规范 3月11日,衢州市银行业协会负责人为柯城区法院金融审判团队送来一面写有“保障债权 护航金融”的锦旗。 原来,该院金融审判团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民法典实施以来,部分不动产登记证明记载的抵押担保债权数额仅为担保合同中当事人约定的债权本金,与合同约定的债权范围不一致,致使债权银行的优先受偿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针对该问题,柯城区法院向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送司法建议,建议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上被担保债权数额与登记簿及抵押合同实现全面一致。为推进司法建议落实见效,金融审判团队又主动向银监部门通报此事。 3月2日,在柯城区法院的积极推进下,银监部门会同不动产登记中心、银行业协会、部分金融单位共同召开不动产抵押登记风险防范工作协调会。经认真研究和协调沟通,各部门采纳了柯城区法院相关建议。3月8日,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上被担保债权数额与登记簿及抵押担保合同实现了全面一致,债权银行的抵押优先权真正得到了实现。 此次司法建议的及时采纳落实,得益于柯城区法院“司法建议+会商协调”机制,该项机制加强了法院与银监部门、金融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常态化联动,为金融风险防范和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数字赋能延触角 “同时间不同地点,法官能给我们授课,还能线上答疑、交流,真好!”1月24日,通过“共享法庭”参加完“云培训”的杨明这样说。 当天,柯城区法院金融审判团队联合衢州市银行业协会、衢州市保险业协会,举办共享法庭“云端”走基层培训答疑专场培训。 法官结合近年来金融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对审理中发现的共性及典型问题进行剖析,并从事实、法律、程序方面提出建议,同时针对庭审准备、抵押物贷前审查、抵押权实现、混合担保清偿等问题,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十余家银行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培训。 据了解,柯城区法院依托衢州市首家金融行业“共享法庭”,开展“助企开门红”活动,普法讲座、“点单式”庭审直播、典型案例分享会等,为辖区内金融企业提供了约600人次的法律法规“云端”培训。 “执法办案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但仅仅把案子办好却远远不够。”柯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卫民认为,一方面法院要依托审判职能规范行业,促进金融行业良法善治,另一方面还要围绕中心大局,在更高层面发挥审判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柯城区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抓手,金融审判团队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共享法庭”等线上平台,实现司法服务“不打烊”,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周凌云 张鸿曌 周秀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