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一名新闻记者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采访时,被3名不明身份人员围殴。据了解,这名记者此行的采访目的,是追踪报道“水电站放水致两名教师溺亡”一事。6月1日凌晨,毕节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报,将此次事件定性为“治安事件”,同时对4名责任人分别作出相应处理。其中一镇长和一派出所副所长被免职,两名辅警被解聘。(6月1日中国新闻网)
记者采访某热点事件被当地公职人员,还是三名警务人员跟踪尾随,下车理论反被殴打,这件事性质和情节可以说都非常恶劣。事件曝光后,不仅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更引起了人们对于此前发生于当地的两名教师溺亡事件的更多质疑。
原因很简单,正所谓“做贼心虚”,若是此前那起教师溺亡事件没有什么不敢公诸于众的“难言之隐”,真的是当地所说的“个人行为”所致,而非家属质疑的系学校委派去河边捡拾鹅卵石“美化校园”“迎接检查”所引发,他们又紧张什么?为什么不敢让记者深入调查?
而这几名阻拦采访、肇事打人的警务人员,其中带队的还是一名堂堂的派出所副所长,他们的行为尤为恶劣。明目张胆地跟踪监视媒体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不说,被识破后不知理亏反而动手打人,这是典型的执法犯法。如果通报不说他们是警察,会让人以为这是遇到了什么地痞流氓。
当然,事发以后,当地政府的调查和通报还是非常迅速的。30号发生的事情,1号凌晨官方即公开发布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通报。不仅这三名施暴者均被行政拘留,还分别受到了免职、调离公安系统和解聘等相应处理,另有一名并未直接参与打人的镇长亦被摘去了“乌纱帽”。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样就够了吗?这件事至此就结束了吗?恐怕未必。首先,这样的调查处理虽然看似严厉却好像只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譬如,这些跟踪打人的警务人员究竟是受谁差遣、目的何在?为何没有任何解释说明?警务人员违规出警、执行非警务任务,还殴打记者,就只是所谓的“治安事件”?就只是单纯的拘留、免职?究竟该怎样定性、处理才公平公正?
其次,对于引发这起事件的源头,也就是人们非常关心的“教师溺亡”事件,通报却并未提及一个字,也未做出进一步的调查安排,是故意回避还是另有隐情?目前看来,这起事件真相依然未明、公众的各种质疑仍然未解。现在采访中断了、记者回家了,这件事貌似又回到了充满悬疑的原点,记者的一顿打也白白挨了。
避重就轻犹有难言之隐,罚酒三杯好似变相包庇。公众不是傻子,人们需要的是全部事实真相和整个来龙去脉,毕竟那是两条曾经鲜活的年轻生命,事关两个家庭的破碎苦难。希望当地能够真正尊重生命和法治,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将前后两起事件“并案调查”、一查到底,将调查结果毫无保留的全部公开,给逝者及其家庭一个公正的说法,也给所有关注这起事件的人一个清楚的交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