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快报

旗下栏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绿色金融“活血”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尚玉  发布时间:2024-12-16
摘要: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一带一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对于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杠杆作用。 本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专访国际金融论坛(

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一带一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对于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杠杆作用。

本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专访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

 

中国环境报:通过绿色金融撬动沿线国家经济绿色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您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如何把握好发展与生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问题?

王元丰:我觉得这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说,是一个具有方向性影响的问题。虽然每个国家都面临这种问题,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当前,国际上发布实施了关于气候治理、环境治理等很多规则,围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方面签署了很多公约,这些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绿色”是主题之一。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更需要平衡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的问题。首先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能完全把经济效益置于第一位,不能再走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中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也应向更多的国家传播推广相关理念。

第二,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绿色发展规划。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气候目标、环境目标、生物多样性目标等。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不承担减排义务和保护义务,但是国际规则约束也避免不了会对他们国家产生影响。当然,无论是理念的建立,还是发展规划的制定等,都需要进行共商共建。 

第三,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碳排放的锁定效应,关乎未来发展,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点内容。在建设之初,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全球范围内产业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开展跨区合作,加快促成绿色低碳领域重大合作项目落地。

第四,推动绿色技术发展。当前,国际上有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技术,也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推广适宜当地的绿色低碳技术,从而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在相关方面走在前的国家,应积极担起国际责任,主动传授成功经验,加强技术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经贸合作,开拓绿色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通过建立专门的绿色投资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从哪些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王元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绿色金融,非常需要国际合作。在G20等多边框架下,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识。

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需要互相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对话,协助彼此解决实际业务中遇到的障碍。二是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完善的机制才能有效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而如何在多边框架下拓宽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仍需深入探讨。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当前,对于很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说,发展绿色金融的条件和能力还不充分。对一些国家来说,甚至是新鲜事物。所以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软硬件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四是要促进第三方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中国在进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建设时,也和发达国家开展过第三方国际合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通过合作,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建立绿色金融标准过程中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更好使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等手段,还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绿色金融在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取得了哪些典型成果?

王元丰: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方面,我国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人民银行在2018年指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牵头多家中外机构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这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金融合作起到了定框架的作用。

在具体实践方面,前不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丹麦CADELER A/S公司一艘风电安装船买贷项目提供融资保险支持,承保金额约2.73亿欧元。风电安装船具有跨船舶与海工双行业的特殊性,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信保与来自欧洲及亚洲的共计11家国际知名银行组成的银团密切合作,通过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为该项目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融资方案,有力促进了绿色金融领域第三方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我国应如何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参与程度?

王元丰:一是加强沟通合作。截至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已与5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建议加强日常跨境监管沟通协调,协助解决双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中遇到的政策障碍。二是建议可以设置专门的常设机构,搭建专业智慧平台,推动多国共同参与。三是建议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第三方国际合作,结合项目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四是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手段,多种产品协同发力,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积极培育绿色经济。五是建议认真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切实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率。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