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八月,万物竞茂。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处处皆是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景象。“我公司瞄准榆阳区亿吨煤炭产能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利好的营商环境,去年6月份一期项目建成投运,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据物流园副总经理李睿介绍,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煤炭吞吐量可达5000万吨,年收入可达38.8亿元,年上缴税费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600多个。
2020大美榆阳第六届马铃薯赏花节
今年以来,榆阳区紧盯“11255”奋斗目标,统筹抓好重大项目、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社会治理四大板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84亿元,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15.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0.6%,全区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高位增长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榆阳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举行了4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榆阳轻纺产业园开园投产,铝下游产业园、三科智慧农商城、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牛家梁10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体育小镇康养、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等一批体量大、结构优、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
“今年4月底,我公司年产1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6—8亿元。在金鸡滩镇、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保障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场地平整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陕西春晨博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蕤说。
正在建设的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
上半年,榆阳区185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48个,开复工率达80%,完成投资144.1亿元,占年度任务323亿元的44.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同比增长20%。
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榆阳区聚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全力构建“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质果树、大漠蔬菜、优质饲草种植全域推开,百万只湖羊养殖基地初具规模,肉牛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启动,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支撑。“三改合一”“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全面推开,净美人居环境成为榆阳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榆阳湖羊常乐堡15万只养殖基地
“‘榆阳湖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百万只肉羊现代化屠宰加工项目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竣工投产。”甘肃中盛农牧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田继光说,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屠宰肉羊100万只,生产肉品2.2万吨,加工副产品1.3万吨,实现利税1.2亿元,吸纳就业600多人。同时,整个湖羊产业链将建立起“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边缘户)”互助合作产业扶贫模式,榆阳区将扶贫资金入股该公司,实现贫困户保底分红、持续受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榆阳湖羊常乐堡15万只养殖基地
据榆阳区林业局局长高来伟介绍,为推动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榆阳区把优质饲草产业确定为农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今年计划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草产业发展,全区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将达到10万亩以上,其他饲草种植可达到20万亩,年产饲草24万吨。高产优质饲草的科学种植还将拉动该养殖业快速发展,今年该区羊子养殖将发展到200万只,奶牛、肉牛养殖将发展到10万头,为该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第一茬苜蓿正在刈割
聚焦文旅融合 打造文化精品
陕北民歌博物馆已经成为对外展示陕北文化的新窗口,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及文旅基地成为榆林乃至全国治沙历史治沙精神的经典名片,张季鸾纪念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榆林野生动物园一期和夫子庙“五馆一中心”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工程,得到了中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欢迎。今年,榆阳区还计划开工建设包括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在内、总投资达110多亿元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榆阳文旅品质。孟家湾梦湾水乡、白舍牛滩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业态遍地开花,中国农民丰收节、芹河风筝音乐节等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亮点频现。上半年接待游客2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项目建设现场
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期间,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参观了陕北民歌博物馆,不仅亲身感受了陕北民歌的沧桑与辉煌、奔放与激情,还让她了解了陕北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命运史。“陕北民歌博物馆让陕北民歌有了自己的家,榆阳区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方兰说。
“六大”集成创新 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
今年,榆阳区还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两个“国字号”创建为抓手,集中利用一年时间强基础、补短板、抓改革、建机制,统筹推进基本思路、组织体系、治理机制、创新实践、智慧系统、队伍力量六大改革集成创新。从实践中总结推出的“三治议事小屋”“网格树”“乡村追梦超市”“小区微治理”等基层社会治理的“榆阳模式”获百姓“点赞”,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榆阳经验”。
驼峰路街道“小巷管家”协商议事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经济总量从249亿元增长到937亿元,平均增速10%,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长到了183亿元,翻了近两番;地方财政收入由9.4亿元增长到了52.1亿元,增长5.5倍;煤炭产量由2687万吨增长到9200万吨,今年预计将突破1亿吨,增长3.4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榆阳区已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全省前列的经济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