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要践行大食物观,就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为破解耕地资源约束、优化食物供给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径。 我国一直面临耕地少而人口多的矛盾,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海洋和林下是两个重要的方向。目前,“海洋牧场”已经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但“林下粮仓”一直以自发式的生产为主,组织程度没有“海洋牧场”高。实际上,全国可利用的林下空间很大,而且利用技术更简单,资金投入更少,值得相关地方和部门重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使更多村民进入林下劳动,提高“林下粮仓”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率。 在开发“林下粮仓”的过程中,各地开展了多种实践。例如,在脐橙种植基地,一般需要几年后才到丰产期,村民通过在树下套种蔬菜,增加经济效益;杉树等木材的培育时间长,早期可通过套种生姜等来获得额外收入。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林下畜禽养殖,将动物排泄的粪污作为竹木、果树等生长所需的有机肥。这些立体生产方式的优势明显,有效提高了当地的亩均产值。相关地方和部门应更加重视“林下粮仓”的开发,通过有效措施予以鼓励和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