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跑口生态环境这一年,我用一张张生态照片、一个个环保故事,记录下山东环境的点滴变化,也见证了全省上下齐心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和积极实践。
日前,我第一次在黄河三角洲看到“鸟浪”奇观,被冬日里这股蓬勃的生命力深深震撼。就在今年7月,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有了这张新名片,“鸟类国际机场”越来越出圈。如今,这里的鸟类已从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4种。生态好不好,动物的感知更为敏锐。今年,曾经绝迹的濒危鱼类——黄河刀鱼现身黄河流域济南境内。随着一个个新朋友安家,昔日老朋友重现,山东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为生态持续向好写下生动注脚。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在一朝一夕。前不久,南四湖传来好消息: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水环境持续达到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这一成果殊为不易,南四湖流域治污曾被视为“天下第一难”,3年攻坚以来,流域各市实施了总投资299.4亿元的507个重点治污工程,克服多方面难题,才有了今日南四湖的清水绿岸。水体流动不居,治理起来往往是个大工程。前11个月,全省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75.8%,优于年度目标5.9个百分点,显示了山东为河湖长治久清付出的艰苦努力和长久定力。
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众多力量中,环保技术的发展不可忽视。今年,山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不仅线上为生态环境技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搭建桥梁,还组织专家团队现场帮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实地解决环保痛点。随着平台的深入应用以及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长期制约企业和地方发展的环保难题将被逐一攻克,为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花大力气治理生态值不值,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听了临沂百泉村放弃开山采矿,凭借好生态获得银行贷款,又将村里的文旅产业发展壮大的故事,我为这个小山村的变化感到振奋。一年来,我看到的带有山东特色的“两山”转化案例有很多,山东的绿水青山正在释放出经济价值,越来越多老百姓因此过上好日子。
生态文明建设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今年,我跟随环保志愿者走上街头,跟他们学习和科普节能环保理念。相信随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调推进,绿色低碳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