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基层传真

旗下栏目:

南美白对虾“游”进盐碱地,宝藏山东究竟藏着多少惊喜?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大众日报、齐鲁 作者:民生在线  发布时间:2024-09-29
摘要:近日,在山东滨州博兴县2024年博兴对虾开捕仪式暨虾王争霸赛活动现场,50名对虾养殖户带来自家精挑细选的候选虾王参赛,由专家组根据对虾体长、体重等指标现场综合打分,得分最高的对虾获得虾王称号。 这已是博兴举办的第六届对虾节。博兴这个位于黄河南岸的

  近日,在山东滨州博兴县2024年“博兴对虾”开捕仪式暨虾王争霸赛活动现场,50名对虾养殖户带来自家精挑细选的“候选虾王”参赛,由专家组根据对虾体长、体重等指标现场综合打分,得分最高的对虾获得“虾王”称号。

这已是博兴举办的第六届对虾节。博兴这个位于黄河南岸的河滨小城,在20多年间不断摸索水产养殖,最终依靠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跻身“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成为“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县”。其中,博兴县乔庄镇自2001年试养南美白对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年产值达13亿元。

“洋气”的外来户南美白对虾,竟然“游”进黄河岸边的盐碱地,“长”成当地的支柱产业,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拎包入住”,南美对虾在盐碱地安家

博兴县地处山东省滨州市东南部,东邻东营市的东营区与广饶县,南邻淄博市的临淄区与桓台县,西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接壤,北与滨城区相连,并隔黄河与东营市利津县相望。严格意义上来讲,博兴县既不沿海也不沿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县。

长久以来,博兴县深受盐碱困扰。粮食欠收的“盐碱窝”,恰是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温床”。因取水相对便利,水质洁净、矿物质充足,适宜养虾;地下水离子成分与海水接近,而且没有受到污染。在经过科学的配比、兑水之后,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环境就此诞生。

2004年,三合村的村干部带头摸索在黄河边的盐碱地里挖塘养虾。为了避免小虾苗难以适应盐碱水,它们要先经过淡化处理,再放到大棚里的虾池养30天左右,然后才能放到盐碱地里挖的露天虾塘里。试验成功后,三合村及周边村民开始大面积养殖南美白对虾。20年间,南美白对虾不断在三合村“住新房”“住好房”,终于在三合村每家每户安了家。

近年来,博兴县加快对沿黄河各镇低洼盐碱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养殖车间,配套水利工程、道路管网、电力服务设施等,建立现代渔业园区,彻底改善了渔业生产条件。2024年,乔庄一个镇就拥有虾池1.2万个,面积3.5万亩,2千亩的基地10个,养虾户4000余户,年产量2万余吨,实现产值13亿元。

吃饱喝足,对虾有了新“保姆”

“外来户”怎么才能在贫瘠的盐碱地里吃得好?“人养虾卵,天养虾”这种原始的养殖方式肯定行不通。

为了让南美白对虾能住得好、更能吃得好,博兴县于2021启动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自动投饵、自动清污、自动收捕、自动装卸等高智能自动化生产。年产20万吨瑞士布勒生产线四条已建成投产,成为目前国内水产饲料设备配置最高、生产工艺最先进的高端饲料生产线。

2023年博兴县推动建立高效绿色循环模式技术,豆渣和豆清水进行综合利用、绿色开发。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通过发酵养殖鱼虾,实现了副产品及废弃物循环,南美白对虾也吃上了绿色无公害的纯天然食品。

同时,吃饱喝足的南美白对虾也迎来了自己的新“保姆”。一方面,博兴新生代养虾人的受教育程度、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一些技术员是大学生,查看虾苗用显微镜,检验水体用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另一方面,博兴注重技术提升。该县以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平台,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科技人员到户、良方良药到池、先进技术到人”的科技推广机制,老一辈虾农也能及时进行养殖技术的更新与升级。

土地生金,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产业发展,种业先行。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表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果蔬、特种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是做大做强地方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2017年,“博兴对虾”被农业部批准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南美白对虾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特色渔业优势区域奖”。博兴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启淡水养殖“二次创业”,现已形成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美国加州鲈鱼、澳洲龙虾等特色品种齐头并进的养殖产业格局。

2022年,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正式在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盐碱地示范田内实打验收。东营市投资3000万元的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集新品种培育、良种繁殖、试验种植、技术推广于一体,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可实现种子加工流水线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3.85万亩繁育基地收储耐盐碱豆种600万斤。

将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山东良种也在造福其他地区。2023年刷屏无数,登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希森6号”二十年磨一剑,是山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土豆新品种。2006年希森在商都县七台镇成立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后,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工作,马铃薯逐渐成为商都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中,每座脱毒苗大棚每年能给种植户带来纯收入2万元左右,8个乡镇47个村委会的村集体资产每年能稳定增收470万元。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