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北持续转型的战略部署以及对榆林提出的“三大目标”和“两个更大”要求,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高效催化发展动力、持续厚植发展优势,统筹推进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党的建设、深化改革、“三农”工作、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20多项重点工作成为全省、全国示范典型,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新榆阳成为榆林“首善之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全省“五强区”。
榆阳区融媒体中心自今日起将在《榆阳新闻》、《榆阳宣传》微信公众号、爱榆阳APP联合推出《十三五收官》系列报道。全方位深入采访,多角度报道榆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在快车道,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和重大跨越,不断刷新了“榆阳速度”和“榆阳高度”,所取得的成绩。
【收官十三五·教育篇】榆阳教育改革组合推进 高质量建成省级教育强区
“十三五”以来,榆阳教育紧抓发展机遇,勠力改革创新,聚焦人事管理、课堂教学、办学体制、教育公平等关键领域,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充分激活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教育事业呈现出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和突破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2015年以来,榆阳教育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先后推出了共同体建设、合作办学、乡镇教师走教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五年来,榆阳教育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面推行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专家办学进程,落实到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上,激活了教育机制,释放了发展活力,提升了办学效益,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改革发展之路。
榆阳区先后推出校长职级制、交流轮岗、新教师分配、绩效改革、乡村教师走教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累计选聘职级制校长18名,交流轮岗教师99名,参与走教教师186名,完成教学任务7000多节,充分释放教育活力,有序推动人员交流,全面盘活教师资源,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有效性、创新性更加高涨。
“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拓宽了校长职业发展空间,加快校长校际交流,极大地调动了校长们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榆林市第七中学校长屈彩琴说。
“10%津贴的发放,乡村津贴补助、15%绩效工资的考核、年终奖的发放,处处体现了对农村教师的关怀。参加工作四年以来,切身体会到了榆阳教育的巨变,崭新的校容校貌,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处处彰显着新时代的教育风采。”牛家梁镇初级中学教师张楠楠说。
五年来,全区稳步推开语文主题学习、新教育实验、双线英语等多项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对接现代教育理念,严格落实素质教育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力保障课堂教学效益。同时引进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顺利推进学校常规管理考核、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竞赛评比、中考体育测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等工作,科学评价教育质量,充分提升教育公信力。
“市七中于2015年7月被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确定为首批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试点学校。几年来,我校以‘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立足课内阅读,追求海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引领终身学习'为实验指导思想,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语文教学呈现出崭新格局。” 榆阳区教学能手、榆林市第七中学教师李晶说。
为彻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我区累计投入60多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重大教育建设项目97个,城乡新增18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学设备,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化。全区累计建成发展共同体学校49对,深入推进发展共同体、对外合作办学、教育联合体建设等办学体制改革,通过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影响,引领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屈彩琴说:“近三年来,政府对我校建设的投入带来了我们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新建的三号教学楼投入使用以后,让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拥有了各自独立的专属教学楼和办公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年级部管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学位,让更多向往来七中上学的孩子如愿以偿,也有效解决了我校原有大班额的问题。还有学校综合楼的建成,操场改扩建工程的顺利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安保,智慧校园的建设等,让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效解决家长接送学生,辅导作业困难等实际问题,区教体局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今年10月份全面推开区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指导各中小学坚持“协商共治、自主自愿、因校制宜、安全至上”的原则,主动承担起课后服务责任。截至目前,全区开展课后服务的中小学达到30多所。同时,区教体局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社会参与、试点先行”的总体思路,为中小学开展了午餐供应服务,目前榆林市第十八小学和榆林市第四中学正在试点运营。
“原来每天要坐车或者是走着回家,回家之后在家里基本没有时间学习了。现在在学校吃饭,每天是三菜一个汤,还有一小盒水果,营养搭配非常丰富。中午一放学就可以吃饭,所以学习的时间也更充沛。”第十八小学学生说。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关注实际情况,全面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各学校主动优化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课后服务这项惠民实事办实、办好,为学生减负,为家长解忧。”区教体局副局长申章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