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与环境

旗下栏目:

如何助推长江绿色航运?专家建议:破除技术阻碍、成本压力等挑战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程梓桐  发布时间:2025-04-21
摘要: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40.2亿吨,在货运量与运输质量齐升的同时,绿色发展也在加速推进。在近日召开的共赴零碳未来第二届长江绿色航运国际交流会上,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和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气候研究院员张健告诉中国环

“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40.2亿吨,在货运量与运输质量齐升的同时,绿色发展也在加速推进。”在近日召开的“共赴零碳未来——第二届长江绿色航运国际交流会”上,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和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气候研究院员张健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内河航道,近年来,长江低碳绿色航运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次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为长江航运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助力长江航运实现更加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航运新突破

“我国持续推动长江绿色航运,2024年,长江经济带岸电使用量达到1.9亿度,相当于节省传统化石燃油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万吨,节能减排成果显著。”张健介绍,国家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政策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2月23日,已完成老旧船舶拆解2089艘,完成率达到80% ,为长江航运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长江低碳绿色航运已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在锂电池储能系统、船舶电力系统技术、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电动船舶具备了实船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中远海运绿水01”于 2024 年开始试运营,较好打造了大型换电集装箱船运营示范,实现江海联运全程“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绿水新航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高诗涵在会上介绍道。根据相关报道,该船每行驶100海里可节约燃油3,900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吨,为航运业的低碳环保转型树立了新标杆,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中央企业十大国之重器”。

“船舶等动力排放清洁化是国家重大战略,甲醇因为其燃烧清洁,资源广泛、加注和运输方便等特点,是理想的低碳清洁燃料。”天津大学姚春德教授在介绍甲醇燃料应用时表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技术已在“国能长江01”等新型船舶上成功应用,燃料成本将比柴油动力节省26%、碳排放降低11%。

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有关适用问题的通知。“此次政策的导向性比较明确,重点是新能源、清洁能源。新建燃油动力船舶需要报废老旧船舶才能获得补贴,而新建新能源船不用报废老旧船舶就可以获得补贴,体现了国家在绿色船舶上的一个导向。”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中心总工程师李坤介绍。

对于单一燃料和双燃料在补贴上也给了区分。“LNG单一燃料、甲醇单一燃料、纯电池动力、氢氨燃料的船舶动力形式系数为1.0,而替代率60%以上的LNG双燃料、替代率50%以上的甲醇双燃料的系数则为0.5。”李坤补充道。

完善的配套政策为长江绿色航运提供了制度保障。不但中央层面有利好政策,长江沿线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航运业绿色转型。

近年来,重庆、上海等地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文件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重庆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的治理要求,完善了船舶污染物从交送、接收、转运到处置的全链条法治保障等内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方案》规定,调整运输结构,强化内河运输,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岸电使用,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支持船舶低碳转型,打造新燃料加注中心。

此外,金融支持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气候金融中心主任吴光豪表示,在国家层面,《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是国内银行开展绿色航运贷款的参考依据,上海也出台了包括《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关于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在内的文件。希望未来能发展多层次的航运业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市场体系,并健全航运业气候信息披露和气候风险管理制度。

多方协作共绘零碳航运新蓝图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长江低碳绿色航运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技术推广存在阻碍、成本压力突出、航运从业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各方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技术推广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绿色燃料加注站和电池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给予建设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从而提高新能源动力船舶的燃料或能源补给便利性,促进其推广应用。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降低航运企业采用节能环保设备的成本。“例如,对购买安装节能设备、污水和垃圾处理装置的船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或者对采用岸电的港口和船舶进行运营补贴等。”张健说道。此外,鼓励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如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方面,要加强环保教育和培训。航运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船员参加环保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使船员充分认识到低碳绿色航运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相关环保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在航运院校重新梳理和建立船员课程设置,船务公司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认知水平、技术水平,保障新能源船舶的安全运营。

环保组织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可以搭建类似本次交流会一样的定期沟通平台,邀请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绿色航运的未来之路;另一方面,环保组织可以利用自身平台,发布绿色航运科普文章,对公众开展绿色航运倡导。最后环保社会组织还可以总结一线实践经验,分享成功案例,持续推动绿色航运转型。

 
 
责任编辑: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