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与环境

旗下栏目:

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来源:济南生态环境 作者:民生在线  发布时间:2024-09-26
摘要: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苏婷 苏婷: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到来。近年来,济南市稳步推进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在提高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升固体废物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苏婷
  民生在线(mszxian.cn)李岩 讯
  苏婷: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到来。近年来,济南市稳步推进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在提高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无废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场发布会是对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刘作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冀长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二级巡视员张庆华;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爱民;市农业农村局正处级领导干部黄振鹏;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慕平。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刘作利介绍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推进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 刘作利
 
  刘作利: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自2022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积极探索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和危险废物各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处理的新路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我市在生态环境部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在2023年度全省16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综合评估中取得“好”等次。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推进情况:
 
  一、强化总体设计,建立齐抓共建格局
 
  为强化建设工作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1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加强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领导和综合协调。先后印发了《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2023年、2024年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全市15个区县(功能区)政府相继印发整体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或领导小组;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制定各自负责领域任务方案,我市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推进、区县属地负责、项目单位狠抓落实的“无废城市”共建格局。
 
  二、坚持统筹推进,五大领域治理持续提升
 
  工业领域,我市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13个省级以上园区中,11个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循环化改造或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和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分别降低6.8个和19个百分点,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推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反映强烈的工业固废问题。农业领域,先后完成长清区等4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保持100%;建立废弃农膜县-乡-村三级回收体系,建成7处县域回收中心和31处固定回收站。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围绕“项目+基地+园区+‘城市群’”发展模式,构建装配式建筑八大产业链,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持续提升;累计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7家,累计建成建筑垃圾直接利用项目352处。生活领域,建立济南“12345”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模式,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覆盖率、准确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36%以上,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累计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00个以上。危险废物领域,以行业专项排查、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工作为依托,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开展危险废物拉网起底“百日攻坚”行动、废弃危化品专项排查整治;连续3年开展全域“清废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始终居全省前列,有效保障了环境安全。
 
三、坚持长效推进,不断完善四大保障体系建设
 
  制度体系方面,我们建立“1+5+N”的建设推进体系,“1”以完善“无废城市”推进制度为核心,制定“无废细胞”、成效评估、公众宣传相关工作方案;“5”以细化五大领域任务为重点,制定各领域相关规划方案;“N”以保障任务项目实施为目标,制定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技术体系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支持建设“山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济南市建筑能源与环境保障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绿色建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并不断加大固体废物治理项目支持力度。市场体系方面,加大“无废城市”建设相关财政和金融支撑,开展主要农作物回收利用补贴等工作;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全覆盖进行优惠政策宣传,严格落实各类回收利用主体涉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监管体系方面,充分发挥各领域现有监管平台作用,提高“无废城市”建设管理能效;依托智慧生态黄河示范项目,搭建“无废城市”建设模块,实现全市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等领域固体废物产生、利用、贮存、处置数据汇聚整合和分析应用。
 
  四、打造“无废细胞”,推进生产生活单元绿色转型
 
  在村庄、社区、园区、工厂、景区等领域建设“无废细胞”,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系统建设“无废城市”的坚实基础。为推进全市“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南市“无废园区”建设指南(试行)》《济南市“无废细胞”工程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了12个领域“无废细胞”的牵头部门、建设步骤、建设内容、评价标准,重点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就地及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减量利用及规范化管理等多方面“无废化”建设示范,建成市级“无废园区”3家,“无废工厂”38家,“无废机关”23家;组织申报省级“无废细胞”267家。
 
  五、强化公众宣传,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氛围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离不开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一是为系统推进宣传工作,印发《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开展“全方位、有亮点、可持续”的宣传工作,提高“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造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积极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氛围,稳步推进“无废”泉城、全程“无废”建设。二是建立简报制度,每季度印发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简报,对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亮点、成效进行交流和宣传。三是以“无废细胞”建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我们以“无废细胞”建设为抓手,着重推进社区、工厂等10余个生产生活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效应,提升全社会的“无废”理念,加快形成人人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无废细胞”建设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稳步推进生产、生活各领域“无废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全市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无废城市”建设助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苏婷:
  感谢刘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山东台·闪电新闻记者: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围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打造“无废城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冀长征
 
  冀长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聚焦工信职责,协同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使绿色无废发展逐渐成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擘画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紧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谋划实施“1+N”碳达峰工程,突出顶层设计,先后印发《济南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济南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构建绿色制造梯次培育新格局。立足济南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绿色制造梯次培育格局。
 
  三是坚持创新突破,开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新局面。立足工业固废产出大市特点,加快实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
 
  四是突出产业升级,全面打赢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立足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契机,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加速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推动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生根。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工业领域碳达峰为目标,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拓展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探索建立基于济南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鼓励多措并举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尽快推动出台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综合利用、废钢铁加工等行业支持政策。
 
  二是持续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成熟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退出落后或低效等工艺技术和生产装置,实现整体能效水平提升。强化工业节能监察执法和诊断服务,落实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在钢铁、建材、铸造等行业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
 
  三是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加强对再生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智能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推广水效管理、能效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应用新模式。
 
济南日报记者:
 

 
  主发布辞提到,近年来,我市装配式建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请问发展装配式建筑对建设“无废城市”的意义作用是什么?我市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二级巡视员 张庆华
 
  张庆华:
 
  谢谢这位记者。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而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特点,是推动建筑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无废城市”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强化政策引领,加大推广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4255.9 万平方米;2021至2023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 3189.58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开工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首位。
 
  2024年,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无废城市”总体安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聚焦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3月份,联合15部门印发《济南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以及重点区域内工程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其余区域新建(扩建)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50%以上。在加大工程应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在产业培育、技术完善、人才培训、企业服务、强化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截至8月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6%,占今年新建建筑比例的58% ,提前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任务。今年8月,《人民日报》以《装配式建筑节能降碳作业效率高》为题,对我市装配式建筑工作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坚持以群众安居宜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鼓励装配式建筑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无废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济南新闻广播记者:
 

 
  生活垃圾处理是无废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内容,市城管局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请问近年来,市城管局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做出了哪些工作?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爱民
 
  黄爱民:
 
  近年来,市城管局按照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安排,围绕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末端处理设施承载能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投用商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章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济南市厨余垃圾处理厂,使我市末端处理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今年年底莱芜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也将建成投用,届时我市又将新增400吨/日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二是强化末端处理多元化,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目前,我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2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厂1座。2024年1-8月,我市共集中处理生活垃圾218.62万吨,其中其他垃圾200.07万吨、餐厨垃圾11.6万吨、家庭厨余垃圾6.95万吨。据统计,我市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发电量约10.8亿度,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理厂每年共计发电量约550万度,此外,还可提炼7500吨的生物柴油作为工业级混合油,产生约190万方天然气进入济南华润管网输送至客户群,有力促进了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是做好末端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持续巩固原生垃圾“零填埋”。目前我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每日可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上万吨,卫生填埋场仅填埋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各垃圾处理厂均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了24小时排放物的在线监测,确保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同时,我市还与德州齐河、禹城,淄博沂源等周边6个县市建立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共享共用机制,可在夏季垃圾产生量高峰期或者发生应急情况时,实施垃圾跨市协同处理,巩固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持续打造洁净有序、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
 
山东商报记者:
 

 
  农业系统围绕“无废城市”建设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正处级领导干部 黄振鹏
 
黄振鹏: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紧围绕“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将农业废弃物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作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不断完善收储运体系,大力发展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五料化”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大力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清洁健康养殖、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粪污处理利用模式,不断完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强化资源化利用监管和跟踪监测,促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维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
 
  三是大力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围绕强推广、建网点、创机制、广宣传、严监管、促回收、再利用七个方面着力,近年来推广新型地膜60余万亩,建成村、镇、县三级农膜回收站点38处,在回收处理奖补基础上,发挥公益岗专员和质量协管员监管作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激励作用,主动回收和集中清理相结合,努力从生产源头上减少污染源。近年来回收废旧农膜7200余吨、农药包装废物2000余吨。
 
香港卫视总台记者:
 
 
  请问自《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布实施以来,济南市应急管理局结合自身职责做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刘慕平
 
  刘慕平:
  感谢这位朋友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关注。自《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布实施以来,我局结合自身职责,将淘汰矿山落后产能、加强危险化学品集中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有序推动“无废城市”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非煤矿山方面。严格矿山关闭退出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加速推动资源枯竭非煤矿山退出工作。目前,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业庄铁矿已退出生产领域,山东康华矿业有限公司姚家岭铁矿尾矿库闭库销号工作正有序推进,并督促有关企业做好退出后回撤设备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及尾矿库闭库销号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发生环境污染问题。
 
  危险化学品集中治理方面。以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风险管控、联合检查、智慧监管等重点工作,统筹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严防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一是强化风险管控。聚焦重大安全事故防范,严格落实“企业实时自查自改、区县定期现场核查、市级随机督导抽查”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高危细分领域、老旧装置等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化工全过程安全管控,加强设施设备完好性管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查改各类问题隐患1.5万余项。二是开展联合检查。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强化联合监管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环保设备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等重点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安排部署,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执法惩戒、应急处置四项联合工作机制。今年7-8月份,市、区县两级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了化工生产企业环保设施联合检查活动,共检查企业83家,排查问题隐患436项,限期闭环整改。三是加强智慧监管。借力“数字济南”建设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城市安全运行数字化建设,将8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759家在营加油站的“企业端”信息全部接入“政府端”平台,实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等数据“全程掌控、实时查看、精准防范”;全市2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温度、液位等数值报警消警率达到100%,安全防范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苏婷:
 
  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儿。
 
  “无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人人争做“无废城市”建设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共同推进“无废”泉城  全程“无废”建设。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