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庆长假期间,记者走访了榆林中心城区多家餐饮门店,发现市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将勤俭节约的用餐文明带上了餐桌。如今,“舌尖上的浪费”大大减少,“光盘行动”深入人心,“文明餐桌”已成为大家崇尚的用餐礼仪和新“食”尚。
践行“光盘” 拒绝“剩宴”
10月2日,记者来到世纪精华酒店,看到这里正值用餐高峰期,大厅里的顾客在酒店服务人员的热情指引下有序用餐。门口、走廊、饭桌等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节约,从粮食开始”“请按量取餐,不要浪费”等文明用餐标识和提示,文明用餐氛围浓厚。
市民万先生正在宴请从西安来的朋友。“我们一共5个人,点菜时服务员给我们建议,点4个菜加一个汤比较合适,还给我们做了菜品的营养搭配推荐。”万先生说。按照服务员的推荐,他们不仅做到“光盘”,朋友们对菜品的质量也很满意。
“我经常和朋友在外聚餐,能切身感受到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无论是好友小聚,还是商务宴请,都不求排场,而是按需点餐。餐馆饭店不再单纯追求销量,而是提前给消费者提醒够吃就行。”同在这里用餐的李女士说。
“我们酒店积极做文明餐桌的宣传者和倡导者,除了在不同区域倡导和展示文明餐桌外,还特别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文明和餐桌礼仪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包括自觉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对超量消费、可能造成浪费的顾客委婉劝导,剩饭剩菜主动帮忙打包,提供公筷公勺,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等内容,培养服务员的监督意识。”世纪精华酒店负责人吴锦仁说。
随后,在万达广场、榆星广场的几家自助餐厅里,记者同样看到,多数食客也能做到适量取餐,不浪费食物,餐桌上也基本没有出现食材剩余的情况。目前,我市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加入到文明餐桌践行者的队伍中来,“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市民的一种新“食”尚。
公筷公勺 “筷”乐用餐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在金莎国际酒店,记者看到每位顾客都配有两双颜色不同的筷子,用于区分公筷和私筷。
“这种筷子设计挺好,颜色对比鲜明,不容易拿错。”正在这里给孙子举办生日宴的毛先生表示。现在很多餐饮店都这样设置,采用“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我与家人及同事在外聚餐时,都会主动提出使用公筷,主要为保障自己和大家的健康。我们老年人都可以做到,年轻人更应该接受这个良好的习惯!”毛先生说。“公筷公勺”设置凸显了一家餐厅的用心,在宴请宾客或带家人吃饭时,大家都会优先选择配有“公筷公勺”的餐厅。
“现在人们的就餐习惯都已改变,每次出来吃饭都会有人主动提出使用公筷公勺,大部分餐厅也把公筷公勺作为标配,健康和文明的就餐方式已在我们身边逐渐形成,我愿意做一名文明餐桌的行动者。”正在这里用餐的王女士说。
在文明餐桌行动中,我市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为食客配备一套“公筷公勺”或“公夹公勺”,并对颜色、材质、长短、标识等加以区分,做到夹菜、吃菜分开使用,以周到、贴心的服务为消费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形成文明用餐新风尚,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教育引导 文明用餐
小餐桌体现大文明。餐桌文明是我市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更是我市“创文”的重要内容。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各类餐饮店及食堂为主阵地,全面发动餐饮服务行业经营者和广大市民等创建主体积极参与,积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合理分餐、光盘行动、拒绝销售食用野味等,让大家养成适量点餐、主动打包的良好习惯。
“十一期间,榆林市商务局先后多次开展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实地监督检查,对市区多家餐饮企业的环境卫生、用餐情况、厨余处理以及公务接待、同学聚餐、家庭聚餐、婚宴酒席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督促各餐饮经营者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提供‘按位供餐’,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节俭节约新风尚。”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将‘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监管二维码’推广应用工作与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同步提到议事日程,采取局所联动、化整为零、归口统一的属地监管办法,推动各餐饮门店开展‘文明餐桌’实践行动,督促各餐饮门店健全制度机制,实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杜绝‘野味’进后厨、上餐桌,减少疾病传染风险,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该局在餐饮行业推进“五化”(标准化、规范化、色标化、超市化、透明化)、“4D”(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监管模式,提升文明餐桌行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