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已至,草木凋零,榆林的广阔绿色田野逐渐恢复了“大地色系”,而位于榆阳区马合镇的明杰现代农业园区里,却萌发了大片的“新绿”。
原来,这是明杰现代农业园区的马铃薯田。因为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容易引起严重病害,还会使土壤养分失调,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因此榆林市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马铃薯收获后,利用冬季土地空闲时间,种植上了冬小麦,实现了马铃薯与冬小麦轮作耕种。而这种轮作模式,不仅能改良土地,为次年的马铃薯增产,还具有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
在明杰现代农业园区的冬小麦田地里,该园区厂长罗飞则蹲下来,连根拔起几株冬小麦,只见细细密密的根系长达10-20公分。罗飞告诉记者:“你看,这些冬小麦的根平均15厘米长,在冬季可以有效地防风固沙。我们这里地处北部风沙草滩区,夏天植被好,可是每到冬天风沙就很大。但种上冬小麦后,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种植冬小麦成本也不高,每亩只要50元左右。倒茬种植冬小麦明年就会把它翻到地里去,可以作为肥料,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据介绍,这种“薯麦轮作倒茬”模式,主要是利用马铃薯地块秋收冬闲期间倒茬种植冬小麦,属于半茬倒茬模式。从产业方面来说,可以有效降低作物病虫害,减少作物连茬种植产生的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缓解作物镁锌等微量元素缺素症状,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第二年作物产量。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说,主要是冬春季防风固沙方面的作用,冬小麦秋冬季节根部生长快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可以防沙,地下根系最长能够达到15厘米,固沙能力很强,可以有效防止冬春季沙尘问题。从成本方面来说,每亩冬小麦投入50元,成本较低,但是带来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马合为蒙古语“芒罕”的音译,意为“沙漠”,后传化为马合。马合镇是榆阳北部滩区的纯农业乡镇,过去沙地多、风沙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该镇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在马合镇镇政府和马合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马合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近年来,位于马合镇的河口湿地,每年都能迎来上万只候鸟栖息,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是马合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佐证。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河口水库湿地,马合镇镇政府在岸边营造了护岸林,设立保护碑牌,加强监测巡护,极大地改善了湿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
据了解,马合镇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累计植树达5万多株;动员群众开展房前屋后绿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落实经济风沙林、灌木造林、沙柳平茬一万多亩;加大对养殖场、农业园区重点项目零散地的绿化,实施薯麦轮作2万多亩;加大森林管护力度,专门成立封沙禁牧队,不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加强对偷牧乱牧管理,让全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